◤大城事头条◢顾客能省则省 修车生意 大不如前
(吉隆坡13日讯)雪隆一带汽车维修厂业者感叹,尽管已熬过行动管制令的“冬眠期”,迎来“复苏期”,惟生意却迟迟未见起色,许多顾客为缩紧裤带,只敢花钱作小维修,导致生意下跌30%。
ADVERTISEMENT
ADVERTISEMENT
雪隆汽车修理商公会署理会长陈金明指出,复苏式管制令已迈入第3个月,但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,对汽车维修业所造成的冲击,却从未停歇。
他说,即使目前绝大部分的商业活动都已恢复,惟修车行业的生意却不见起色,许多同业并不如以往般忙碌,据粗略估算,比起实施管制令前,修车行业的生意下跌约30%。
“在疫情爆发前,车厂几乎每天都需要加班3小时,就连星期日也要赶夜工,但如今已今非昔比,修车员每天都能准时下班,即使加班也是一星期一天,一次只加班一小时。”
他说,早前政府禁止跨州出行,许多民众都已习惯“减少出门”的新常态,加上企业减少跨州办公,意味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随之下降。
“当顾客减少开车,汽车损坏的几率便自然减少,导致生意受到冲击,以往生意比较多,还可以拒绝一些比较耗时又麻烦的维修项目,可是现在生意惨淡,能接多少就多少,可以说是“来者不拒”。”
他指出,一般上,修车厂会根据的需求提供报价,及告知维修部分,通常一些经济能力较好的顾客都会照单全收,但如今却出现许多“看菜吃饭“的顾客,按照报价的高低,筛选比较紧急的维修项目。
“不少行业因为新冠疫情而受到冲击,很多顾客收入减少,所以都会谨慎开销,据观察,以往会“看菜吃饭”的顾客只占10%,但近期已增至约30%。”
少出门少用车
◆赖小姐(43岁,修车厂业者)
我的客户群以运输业车辆为主,且大部分都已经恢复运作,所以生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,但是一些散客确实比管制令之前,减少了约10%,相信是因为很多人都减少出门,比较少开车,修车的需求自然也下滑了。
车能用就续用
◆王女士(32岁,修车厂书记)
行动管制令期间最严重,6月大部分地区恢复通车后,生意稍微好些,但大部分都不花大钱修车,能用就继续用,因此生意减少近20%。
一些顾客选择推迟定期维修期限,有些则是以预算为由,先问维修的价格,但都没有下文,可能经济不是很好,大家都省着用。
目前没有零件缺货,可能只有小部分,如冷门汽车或进口车的零件,收费也没调涨或起伏,因为大多是厂库里的存货,除非是刚进口的零件,价格则可能稍微调涨。
不花大钱维修
◆林先生(48岁,修车厂业者)
由于大部分人在行动管制令期间都呆在家,少出门就少用车,因此几乎没什么大型维修,大多是在300令吉以内,如更换黑油与煞车皮等。
越少车上路,对我们的影响越大,现在大多是散客居多,我们也不打算调高价格。
陈金明:轮胎生产缓慢
为期3个月的行动管制令,许多工厂都被迫停工,包括轮胎制造厂也不例外;修车厂业者告知,由于轮胎工厂停工多时、人手减半,导致今年6月开始出现轮胎短缺的现象。
陈金明说,许多轮胎工厂在今年3月至6月的行动管制令期间,全面停工,直到6月才逐渐恢复运作,导致轮胎的生产缓慢,从5月至7月皆出现轮胎短缺的情况。
不过,他相信轮胎短缺的情况并不持久,皆因大部分工厂都已恢复运作,生产也线逐渐回稳,从7月中旬至8月期间,各种品牌或尺寸的轮胎都已有货源。
轮胎“能拖就拖”
◆袁先生(50岁,轮胎店业者)
许多上班族的收入锐减一半,也有些人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,试问还有谁愿意花钱修车?最近有很多顾客“能拖就拖”,轮胎被磨至光滑才愿意更换,我们的生意也下跌了20至30%。
因为很多轮胎工厂在行动管制令被逼停工,即使开放后也削减一半人手,导致轮胎货源短缺,据了解,轮胎工厂业者面对收入骤减,却还要承担员工薪金,有者便坐地起价,一些轮胎涨价约10%。
尽管如此,相信轮胎短缺的问题只是暂时性的,相信各工厂会在近月内加强生产,赶上之前的缺货潮;目前我还有一些库存,但顾客的选择不多,如果某个轮胎品牌缺货会建议顾客采用其他品牌。